2015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正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b区展开,从8月14日开幕至20日,为期七天。8月19日至25日,201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进行。8月26日至30日,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暨13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举行。9月25日至27日,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全国书市)将在山西太原举行。而就在上个月,香港书展才刚刚落下帷幕。
从每年一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始,各类书展活动几乎贯穿全年。这些书展各自有何特色?读者和出版业内人士又是如何看待各大书展的?与法兰克福书展、美国书展、伦敦书展相比,国内书展又有何长处和不足?
粤派
岭南阅读暑期有盛宴
便民惠民是特色
“南国书香节”始创于1993年。从2007年起,“南国书香节”与“羊城书展”资源整合,合二为一。2008年,南国书香节开始实行展位零租金制,“阅读嘉年华”的主题把“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推向高潮。往后,一年一度在暑期8月举行的书香节,已然成为羊城读者的阅读盛宴。
在原新世纪出版社社长陈锐军看来,书香节面向全民阅读的定位是在2008年才逐渐清晰的。“早前是出版人的圈子聚会,再到后来是本地出版社的展销,和读者几乎是脱节的,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今天才真正成为全民阅读的盛会。”陈锐军说。
相较许多城市的书展,南国书香节的最大特色莫过于便民惠民服务,今年的书香节仍然实行对所有读者免收门票,全场图书3至8折优惠展销,最后一天全场7.5折惠民促销,同时还设立3至4折的好书特卖馆。
本届南国书香节广州主会场邀请了232位名人大家,场内安排276场次的文化活动,其中,广东读者热爱的美食作者蔡澜是书香节的老朋友了,名医钟南山每年的讲座更是座无虚席,查小欣是备受市民追捧的名人,蒋方舟、乐嘉、刘慈欣也受到羊城市民的热捧。在书展现场,备受老广欢迎的有美食、烹饪、养生类书籍,儿童读物也是家长和孩子的心头好。
出版社齐推新书
本土的各大出版社都集中在南国书香节推出新书,甚至不少新书是从热腾腾的工厂直接运到书展现场,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
花城出版社推出的《天天天蓝——当代才女卓以玉》是这次书展的重头戏。8月14日上午,从美国归来的卓以玉与读者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与诗书画创作。卓以玉出身名门,祖父是清末名家卓定谋,父亲是我国现代经济学第五代学术俊彦卓宜来,林徽因是她的表姑姑……1991年至1996年,卓以玉担任美国国家文艺委员会委员,也是继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之后的第二位华人委员。1996年,她被美国国家文艺委员会任命为“文化艺术大使”。白先勇曾说,卓以玉是他最欣赏的女性。由她作词的歌曲《天天天蓝》唱红了两岸三地,私下里,她还是烹饪高手。该书责任编辑透露,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张大千、曹禺等大家,都在访美期间到卓以玉家中吃过她做的饭菜。
广东人民出版社则推出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包括夏志清《感时忧国》、唐翼明《江海平生》、蔡澜《江湖老友》,同时邀请了唐翼明、唐浩明、易中天、蔡澜现场演讲。据丛书的责任编辑李怀宇介绍,《江海平生》是唐翼明的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他生于湖南、长于湖北、留学美国、任教台湾的人生经历。8月16日上午,唐翼明和胞弟唐浩明、同学易中天一起给读者讲述兄弟情、朋友义、师生缘。《感时忧国》则是夏志清的散文集,由其夫人王洞授权,白先勇作序。这是夏志清仙逝后,故国出版的首部简体著作。《江湖老友》则是蔡澜写老友的文章结集,金庸作序,所写者包括金庸、黄霑、亦舒、黄永玉、古龙、张彻、胡金铨、蔡志忠,等等。
高大上又接地气
作为南国书香节的重要文化名片,2015南方国际文学周也同时进行着。曹文轩、王跃文、林少华、殷健灵、汤素兰、邱华栋、蔡崇达、李辉、东西等多位知名作家共聚羊城,为读者献上9场精彩的文化沙龙活动。
今年已经是南方国际文学周第四届,主题为“文学与未来”,共设有“未来”、“经典”、“视野”、“新锐”四大板块。文学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今年的活动设置是在期待文学周更‘高大上’的同时,也更加‘接地气’,更好地服务各个年龄阶层和不同趣味的读者,比如今年特别强调了儿童文学单元。”
文学周上,“未来”板块聚焦儿童文学。8月14日下午开幕式当天,著名儿童文学家、《草房子》作者曹文轩以“文学何为?——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为主题做讲座,受到羊城读者热捧。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及汤素兰,也分别以“战争·少年·成长”以及“什么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为主题进行讲座,让好的儿童文学作品走进羊城读者。“经典”板块聚焦纯文学,邀请了著名作家王跃文、邱华栋、东西等。“视野”板块的内容则包括散文作家李辉与学者费勇对谈,漫谈旅行与游记写作。“新锐”板块则由青年作家、《皮囊》作者蔡崇达,在唐宁新店与读者分享“文学是人内心纹路的学问”话题。
海派
既有国际视野,也很细致周到
即将开幕的上海书展最大的特色在于国际化,无论是展场布置还是邀请嘉宾,都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操办。作为上海书展重要组成部分的2015上海国际文学周,向来是备受关注的重头戏,今年文学周将于8月18日至8月24日举行,活动分四大板块,分别是国际论坛、诗歌之夜、第二届爱尔兰文学翻译奖,以及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新书发布、作家对谈、名家签售等各类活动共计36场。
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的议题为“在东方”,上海市作家协会李伟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东方”是一个富有思索意味和时代特征的话题。长久以来,东西方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想象。东方和西方,互为镜像,互为发明,但误解、误会也一直同时存在着。“我们需要重新开始,为西方和东方的真正相遇,找到一种新的基础,这种基础会是什么?怎么从西方看东方?又怎么从东方看西方?东西方作家怎么思考、如何对话?误解是否可能真的消除?”
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嘉宾名单非常丰富,包括美国华裔小说家任璧莲、哈萨克斯坦国家诗人穆赫塔尔·夏汉诺夫、德国文学翻译家马海默、获奥康纳奖的英国作家西蒙·范·布伊、韩国作家成硕济、日本作家喜多川泰等等。中国作家金宇澄、孙惠芬、李洱、路内等也将出席。
“我们参与了一部分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活动,也了解到组委会的筹备非常周密,往往是这一届活动结束后就开始考虑下一届的嘉宾人选。因为邀请知名作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请到的,需要长期工作,行程、饭店等细节都要考虑周到。”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编审黄昱宁说,上海政府对书展的扶持力度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给一大笔钱就能把事情办好。他表示:“作为出版业的从业者,我感觉组委会是非常用心的,既有国际视野,也很细致周到,非常人性化地考虑了很多细节。书展已经邀请过好几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虽然人流量也很大,但这么多年来几乎没出过乱子。”
和南国书香节一样,上海书展也是由沪版图书订货会和上海读书节合并而成,如今完全取消了订货功能,只针对读者零售,已经从行业性的圈子活动变成了面向大众的阅读节日。
京派
三大盛会的盛与衰
北京图书订货会
每年一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在出版界仍然有着重要作用。“大家几乎都会在那时去北京做活动,但也不再是为了订货而去。”黄昱宁说,北京毕竟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出版社在一年伊始发布出版计划,开始第一波图书宣传,订货会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给大家相聚,集中见面。无论从图书宣传还是从交换信息、拜访同行或作者的角度来说,北京图书订货会都是一年中相对重要的书展。
花城出版社编辑刘玮婷也说,花城出版社每年都会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这是和南国书香节同样重要的书展。“订货会主要面向经销商,对图书销售有帮助。发行人员会在订货会上和经销商当面交流感情,提供精美的图书册,对出版社全年主推的图书能够一目了然。应该说在订货会上,出版社和经销商的信息交流会更为系统和全面,所以还是挺重要的。”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全国书市)
“十八年前我刚入行时,全国书市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会场上提供书目,书店经销商会直接拿着书目在上边打钩下单。在信息流通不那么发达的过去,无论是发行销售还是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贸易,都依赖于书展。但今天,在书展现场看到书再直接拍板下定的情况几乎没有了,很多事情在书展之前已经先办好,功课也提前做好,相互联系是长期过程,而书展只是提供一个场所给大家联络感情,交流信息,展示形象,订货的功能日益薄弱了。”黄昱宁说。
每年在不同城市举办的全国书市今天已经越来越衰落。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不少出版社都不再花大经费派人员参加,有的出版社甚至只派几个发行人员,越来越少图书编辑参加,很有些走过场的意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出版社人士告诉记者,“全国书市对推销图书的作用微乎其微,在书市里谈下的图书订单很少,甚至有些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参加。”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
如今的大多数书展都想走国际化路线,当然包括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搬去了顺义新馆,地理位置偏僻,有出版业内人士抱怨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展馆冷清没人气,甚至不太想去参展。相形之下,无论是法兰克福书展还是伦敦书展,地理位置都选在繁华的市区,和周边的配套是一体的。
相较于图书订货会的推销功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贸易为主,兼具图书交易、文化交流、出版物展览的功能。只不过和成熟的国际书展相比,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域外
国际书展:讲究和气派
花城出版社编辑刘玮婷参加了2013年法兰克福书展。首先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主宾国的展场非常有特色,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令人震撼。而书展上的童书区面积非常大,布置得精致梦幻。
法兰克福书展的主要功能并不是面向公众,而是图书行业用于商谈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交易、展书订书的盛会。“有些展位甚至会提供香槟和点心,欧洲人的讲究和气派一下就体现出来了。”不过,到了最后一两天,书展也会对读者开放。刘玮婷说:“很多德国人也很喜欢日本动漫,最后一天我们在场馆看到很多德国孩子玩cosplay,去到日本馆的动漫社‘朝拜’,接待读者的工作人员也会给他们派送日本传统的小玩意,大家都很开心。”刘玮婷说。
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黄昱宁去过多次国际性书展,在她看来,无论从历史还是从规模来看,法兰克福书展当之无愧排在首位,这早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大部分图书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交易在法兰克福书展上谈妥。“伦敦书展相对规模小些,但今年的规模似乎有赶超法兰克福书展的势头,可以算是排在行业第二位的书展。东京国际书展也偏重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贸易和图书订货,但规模小很多。”
她介绍说,美国书展更偏重于展示美国国内出版社的成果,兼具一些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交易功能,有一定局限性,但在北美地区仍然是最大的书展。巴黎图书沙龙则面向公众,有点像上海书展,周末时人潮涌动,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交易功能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黄昱宁认为,书展本身的性质和功能正在发生变化,因为图书的发行和销售不同于从前了,无论是以发行销售还是以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贸易为主的书展,其实功能都在相互融合。(编辑:邬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