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书城是于1996年至2000年投资500多万元在原梅州新华书店大楼的基础上改建成的一座经营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综合书城。它是梅州市文化产业标志性工程,也是梅州公司面向社会、服务读者、树立品牌、传播文明的重要窗口。书城荟萃了15万余种图书、音像制品、期刊杂志、文化用品、电子产品等,书城既把图书主业做强做精,又能够以副养主,把文化和商业结合到完美的高度,实现主业和副业的比例约为6:4。书城一楼为多元经营,包括文体用品、音像制品、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二楼经营社科、经济文艺、科技考试类图书;并设立读者休息室和图书查询系统;三楼经营文化教育、少儿图书。书城现有职工44人,2010年图书销售790万元,多元经营635万元。梅州书城本着“诚实经营、以人为本、超值服务”的宗旨,狠抓管理,强化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2006年转制到现在,每年创利在全省子公司前列,最近荣获中国书报刊发行业协会颁发的“2009—2010年度文明店堂”称号,并多次荣获广东省书报刊发行业协会“广东省书报刊发行业文明单位”称号、广东省妇女联合会颁发的“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
一、完善运行机制,实现科学管理。
从梅州书城成立到现在,经营班子始终将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促进了经营效益的逐年提高。在抓销售、抓服务的同时提升书城内部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使书城经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安全、高效、节约,完成销售指标。
近年来,在发行集团的帮助下,书城图书、商品的进、销、调、存、退等方面,不断完善工作流程,运用sap、oa等现代化的系统,参与到营销管理上,使书城的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制定和细化了各项管理制度,对书城的工作范围、工作要求、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都有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为经营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根据梅州书城的特点量身制定了每月一例会制、每周班前两会制、卖场检查督导制、双月优秀营业员评比制等经营管理制度,把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追求有效经营,塑造品牌形象。
梅州书城是梅州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现化商业文化气息最浓郁的购书场所,有着区位、人气和品牌的绝对优势。为了争取更多读者,办出自我特色和客家特色,赢得信誉、赢得市场、赢得读者的满意等,书城从多方面做足功夫。首先,精选品种,优化结构,让有限空间陈列更多的动销图书。敏锐的捕捉市场信息,关注图书市场的走势,充分利用系统检查各卖场动销图书和滞销图书的结构,根据重点、突出特色。其次,合理调整布局,增设特色服务,引导市场需求。根据季节变化和不同时期的销售热点设立特色专台,尤其是客家文化特色专台,做到常变常新;变化陈列方式,在各卖场显眼处摆放新颖别致的图书造型,吸引读者注意,满足读者需求。
三、注重营销策略,彰显客家特色。
欲做市场,营销先行。梅州书城一直把营销当做经营工作的根本,根据地区特色,按照“创立品牌,扩大影响、做细品种,增加效益”的总体思路来开展营销工作。在抓好各卖场日常销售的同时,根据客家人的人文特点,精心策划制定全年度不同类型为主题的营销方案,如:新年感恩、春节寒假阅读、世界阅读日、南国书香节梅州书展、暑假系列、各类型纪念活动等等。另外,通过在电子屏幕、定期在《梅州日报》、梅州各大网站,刊发新书推介,开展图书大展销等宣传形式,通过各项营销活动和宣传方式,凝聚人气、培育市场、推介产品、促进销售。
四、做书店转型做文化
转型是新华书店突破传统经营业态,实现经营创新的需要。梅州书城既保留传统书店单一图书销售模式,也区别于超市中的图书和商品简单搭配的商业模式,它将图书业态与其他与文化相关的商业业态有机结合,扩大了不同读者文化消费的一店式购买的功能,满足了更多读者的购买需求,提高了书城的人气和购买力,同时提升了书城文化内涵、品牌形象和盈利水平。它既重视图书主业,把主业做大做专,又能把副业做精做强,达到以副养主,主业与副业的销售达到黄金比例。这是近年梅州书城转型的成功案例。
五、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创建和谐的企业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梅州书城始终把人才建设作为发展的战略。书城每年定期从大中专院校中招聘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进入基层团队,为书城不断的提供新的血液。同时加强对员工能力素质提升的培训。坚持十多年来推行的每季度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考核,同时对sap和oa系统操作流程进行强化训练,使第一线员工更加关注图书市场的走势和服务本领的提升,以带动门市销售和效率。另外,梅州书城注重关心员工生活,激励员工与书城共同成长。高度关心员工生活,把关心员工生活当作是经营战略的一环,并倡导在工作面前人人平等,让员工真正感受到温暖的凯发一触即发的文化。